运营是在营销的基础上,把销售体系扩展到了生产环节,填补了营销中的最大软肋。再砍掉或降低一些营销关键环节门槛,去掉传统营销的中心化,让销售流程扁平化。比如电商、MCN等就属于典型的运营模式。
运营时代给土地爷的供奉少多了,降低了表外成本。运营就是想办法让产品和销售一起与消费者直接对接,划重点是从生产环节就开始牵手消费者,比如产品允许定制。某些人认为运营就是销售推广,那是把运营的起始点搞错了。运营的起点和营销起点是不一样的。
案例如,吃运营比较透的某米手机,以论坛为中心,以新媒矩阵为渠道,从产品设计开始勾搭消费者,辅以情怀社群,打造人企IP,据此发了大财。前些年,互联网大佬们热炒闹哄哄的“互联网思维”,其实说的就是运营那点事。
后来互联网大佬们为什么不说了?因为出了打脸的事,比如思维中喊最多的“去中心化”。但最后他们自己成了新中心化,互联网思维不过是场生意秀。打着为农民革命的旗号,最后打倒了地主,农民才发现,你丫成了地主,农民还是没翻身。
现在的区块链热潮又在上演同样的一幕。看到BAT的当年靠互联网思维的成功上位,都以为新一轮区块链革命来了,当地主的机会来了。各路资本们想想都热血沸腾。又是一次豪赌,虽然与区块链去中心化初衷完全背离。看吧,干正事不会超过5%,95%都是资本和骗子携手骗钱,会横冲直撞,无数的韭菜会被收割。区块链之父气的直摇头,联合国五常只看不说话,先让技术层去折腾吧。还不到五权上手的时候。扯远了,收。
运营时代的口号是用户为王。
运营,简单看就是让产品从生产到售后直接与消费者对接的销售方式。中心是消费者。
当前,一个好的产品或服务销售模式应该是夹杂着策划、营销、运营三者并存。
运营根据销售需要,不同阶段侧重点有不同,手段有选择,排期有先后。谨防误入术语迷宫,不要被套路束缚,三种模式应切换自如。
经常一些人有困惑,营销和运营有什么不同?其实这是两个时代的东西。虽然目标是一致的,都是为了把产品或服务卖出去。但这完全是两套模式。
运营是在互联网新媒体背景下的产物,从消费者调查,到产品定制,到消费者行为分析和新媒推广,社群变现,IP人设等,都是依托互联网新技术。运营理论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前行。
例如,年初突起的国内MCN投资热,就是在PGC和NMM打通后产生的,原本的两波人马终于合体了。这就是发展中的进步,新的运营案可以做的更大。
营销是传统媒体背景下的产物。从市调到铺货,到品宣到推广,都是依托传统中心化山头和媒体在操作。营销的理论体系非常完善,毕竟打磨了30年。
如果我们给运营和营销分别做出架构图和路径图,或者去做SPSS数据建模,设定好节点、维度、指标,你会发现,这两者不同点是很明显的,是两套东西。虽然两者可以对标,但玩法套路不一样,理论体系也完全不同。
正因为运营尚在发展,只是出来个清晰的骨架,肉还不算丰满,某些理论还有失缺,所以遇到坑时,有心人会用营销的内容往里填充,套个运营的壳。运营理论需要实践和时间,再提取总结,过程很漫长。毕竟互联网新技术新媒体也还在成长中。
目前运营套壳现象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。那些套壳的运营大师和运营培训班,和出书的商虫,依旧还能赚到不少钱。
这里面有些师傅是真的分不清策划、营销、运营区别何在。谈营销夹着运营,说运营包着营销,讲策划也不对标品牌。只管随意掺和,杂烩也是道菜,只求说通了就成。
有些人却是门清,故意掺和,甚至移花接木,还能出书办班收弟子,递出去的名片都是斜杠连连。都是为了生意,只要能挣钱,也只好如此了。
最后整理一下,策划、营销、运营,这是三套销售模式。目标是一致的,把产品或服务销售出去。三者中任何一套模式都可以独立运作完成销售目标。
并不是实现一个目标非要用三套模式,策划、营销、运营不是达到一个目标的三个阶段,更不是一套体系的三个节点。
策划、营销、运营,是三套销售模式。这哥仨分别是爷爷,爸爸,儿子,根本就不是一个人,这是三代人,都有自己的一套活法。有些人非要把这三人捏一块说,制造成三头六臂的怪物,写出来的东西自己都乱了。要知道,这三套模式的历史至少有着80年的跨度。
但是现实中,看见最多的是一个案子里用了三套模式搅拌着做。比如很多人做的运营案,就包含了营销和策划。胡子眉毛一把抓,好比什锦拼盘。还有人说策划类似想点办法,营销类似做好销售,运营类似搞好管理和推广,这个想法就偏差的更远了。看着像是一个单位里三个工种,其实这爷仨都是干销售的。只是年代不同,叫法不一样,理论也不一样,玩法也不一样。
真正的运营案不是这样做的。如果是接了大案,非要做三案合一,那也要分开写,因为对应的理论知识体系是不一样的。可分别做成XX品牌策划案,XX产品营销案,XX全网运营案。作案时,每个案子中的专用名词不要串了年代,比如谈营销,你冒出了流量。彼此内容不要重复写,陈述套路要清晰,三案才会各有价值。
总结: 学术归学术,管他三七二十一,客户才懒得知道策划、营销、运营背后的事。只要你能把案子做通,自圆其说,合同签下。当下,衡量你的价值标准,就是能把产品或服务精准销售出去,变现回款,那你就是业界的陈独秀。
好吧,让我们放下标准,谁能赚钱谁老大。但最低底线不要欺骗客户,可以无所谓理论,要真的为客户做出效果来。客户掏的是真金白银,你也真刀真枪拿出解决案,这才算好买卖。既然干了这行,就干出点名堂来。中国急缺大批真懂运营的人才,有关方面也在四处寻觅,你若有才,必当发财。
免责声明:内容来源于网络,本站不保证所有内容的完整性、真实性和准确性,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QQ(1930338949),我们核对情况属实,对该内容进行下架删除。
进入机制
营销策划的准入门槛不算太高,对专业没有太大的挑剔,普通本科背景即可进入,可以选择世联行、易居、同策、中原、合富等知名的代理公司,门槛不高但有一定的策划成长平台,也可以考虑百强前后的房企。
如果要进入30强以内的房企,还是有一些讲究的!对于校招来说,一般需要985/211高校毕业,对于社招而言,至少也是在30强以内房企任职过的,有很强的圈子属性。
乙方如何进入甲方?首先必须是上述那些全国知名的代理公司,没有知名企业做背书,以及没有代表性的操盘项目,很难进入较好的房企。
相比起乙方,甲方更强调全盘视角及统筹能力,不仅仅是对项目的操盘统筹,更重要的是拉动内部各专业线及外部各乙方单位的组织能力。很多乙转甲面试被否,或是即便成功进入房企也很难得到较大的发展,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视野不够宽广、格局欠缺。
如果曾经为某房企深度服务,成功操盘过项目,借助操盘契机直接进入该房企,这是一种最为直接快速的转型方式,减少了双方彼此磨合的时间成本,并且能够直接进入工作状态。
前策的准入门槛相对后策而言较高,通常需对口的房地产相关专业,后策转前策优势在于对市场需求的了解与把控,具备一线的商业敏感度。但后策转前策也是有门槛的,除了要具备前瞻性,还要掌握投融资及建筑等相关知识。
房地产的其他专业转营销策划如何?
行政转营销策划:做事细致、执行力强、有丰富的活动策划与组织经验的人员容易转型成功。
品牌转营销策划:要注重结果导向,如果忽视这一点,基本上很难成功转型。
工程转营销策划:转型成功的比较少,因为本身工程和营销2个专业对从业者的要求就有很大差别,做工程的相对务实,而做营销则强调创新,懂得制造话题,所以工程转营销不常见。我见过工程转营销的,是因为求职者本身就不喜欢工程这个专业。
还有设计、成本、财务、运营等,不是不能转,只是确实少见这样的案例,因为这些专业的门槛都比营销策划高,而且对人的要求和营销策划又有较大的差异。
转型退出
策划地位越来越边缘化,未来的出路在哪里?该走该留,何去何从?
未来地产策划人的转型方向是:产品经理
产品经理负责调查并根据用户的需求,确定开发何种产品,选择何种技术、商业模式等。推动相应产品的开发组织,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,协调研发、营销、运营等,确定和组织实施相应的产品策略,以及其他一系列相关的产品管理活动。这一角色常见于互联网公司,如微信的张小龙、小米的雷军等都是优秀产品经理的代表,他们对产品、客户、营销的深刻理解促成了产品的巨大成功。
在未来房地产发展中,产品经理的角色会变得异常重要,这是由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决定的,单纯只懂营销的地产策划人注定会被时代所淘汰。
如果是选择走,就是不做策划了,出路可以是换岗、换行业和创业。
最保险的当然是内部换岗,比如投资拓展、市场研究、文案和品牌类岗位,但是一个公司内部这些岗位数量远不及策划数量多,所以想换也不是很容易。
怎么转,要看你是负责哪条线的,偏活动还是偏媒体推广还是偏策略。
活动执行转互联网是很好的优势,毕竟他们也需要线下的活动推广。媒体推广其实都是标准动作,没有什么技术含量。
偏策略的可以考虑投资拓展和市场研究。
换行业,可以往地产相关的行业尝试,最常见的就是代理公司、包销公司、渠道公司等,这些工作,原来的技能基本都还用得上,但是在大多数人来说,从甲方去到乙方是走下坡路,这点是需要做心理突破的。
再远一点,可以去地产电商做或者去专业地产研究机构做编辑或研究,但是这个要有文字功底,而且喜欢文字工作,不然对很多人来说也是一种折磨。
跳出地产圈的话,也可以转金融互联网,但需要在策略方面具备优势。因为传统行业或金融行业,都希望能够插上互联网的翅膀,而互联网只是工具,策略才是魂。把房地产项目中用到的推广方法和思路,复制创新到新行业来。
策略不具备优势的可以去婚庆公司、广告公司、活动公司等,虽然同样苦逼受气钱更少,但对从业年龄的宽容性较高。
我还接触过房地产营销策划转型做律师的!当然当事人本身就是法律专业出身,这是很重要的前提。
免责声明:内容来源于网络,本站不保证所有内容的完整性、真实性和准确性,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QQ(1930338949),我们核对情况属实,对该内容进行下架删除。
免责声明:内容来源于网络,本站不保证所有内容的完整性、真实性和准确性,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QQ(1930338949),我们核对情况属实,对该内容进行下架删除。
免责声明:内容来源于网络,本站不保证所有内容的完整性、真实性和准确性,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QQ(1930338949),我们核对情况属实,对该内容进行下架删除。
免责声明:内容来源于网络,本站不保证所有内容的完整性、真实性和准确性,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QQ(1930338949),我们核对情况属实,对该内容进行下架删除。